“两弹一星”纪念馆——忆峥嵘岁月稠-20202008党支部活动

  • 发布者: 刘冬
  • 日期:2020-11-19
  • 1394

        2020年11月15在支委的带领下,大家积极报名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当我们走进两弹一星纪念馆,走进那段峥嵘岁月,“两弹一星”精神深深的震撼着我们!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仅用4年时间,1960年我国就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从原子弹到氢弹,仅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比美国、前苏联、法国所用的时间要短得多,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我国的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自从中国有了“两弹一星”后,就等于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将不怕任何侵略者,也不用担心有敌人敢向中国发起进攻。 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英雄的牺牲和奉献,两弹一星是在非常艰苦、没有外援的环境下所开发出来的成果。他们不怕狂风飞沙,不惧严寒酷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仪器,自己制造;缺少资料,刻苦钻研。就是这样,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出“两弹一星”的惊人业绩。

        为了祖国崛起,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杨承宗等国际著名的科学家放弃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原子弹坠地被摔裂时,邓稼先深知辐射危险,毅然挺身而出,职位获得一手资料。郭永怀先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守护着珍贵的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王淦昌先生在离诺奖最近的时候,选择了放弃,奔赴西北用身体扛起重任。于敏先生从60年代开始,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还有……

        两弹一星元勋们身上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熠熠生辉,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着他们的赤子之心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