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计算机网安密码学院党委20242002党团支部联合开展了“红途觅迹·薪火相传”主题活动,活动于2025年4月21日至27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东西校区举行。本次活动共有14人参加,其中党员8人,积极分子6人。
活动合影
本次党团支部联合活动以“红途觅迹·薪火相传”为主题,旨在引导同学们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活动期间,同学们自由组队,深入雁栖湖校区,寻找与“两弹一星”相关的旧址标志牌。这些旧址见证了中国科学家们在艰苦条件下取得的伟大成就,承载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奋斗精神与家国情怀。
旧址标志碑
同学们在活动中认真学习标志碑上记述的内容,深刻感悟科学家们的精神力量。通过探寻与学习,同学们了解到在20世纪60至80年代,郑哲敏院士团队在简陋的条件下,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创立金属薄板爆炸成型理论,成功研制出高精度、复杂曲面的大型火箭贮箱瓜瓣,直接应用于长征系列火箭。同期,基地还攻克了合金爆炸复合、冲击合成金刚石等尖端技术,填补了多项空白。科学家们以“肩扛砖石建基地、手摇计算攻难题”的拼搏精神,在荒山中用爆炸轰鸣叩开了中国航天关键部件自主研制的大门。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深刻感谢。党员马凯说道:“这片土地镌刻着科学家‘用爆炸驯服爆炸’的智慧与‘甘坐冷板凳’的坚守。在物资匮乏年代,科研人员白天肩扛砖石建设基地,夜晚挑灯推导爆炸成型方程,以‘碎铁皮当算纸,烂木板作支架’的拼劲,将西方‘卡脖子’清单变为自主创新成绩单。他们用二十载隐姓埋名诠释‘科学无问西东,但求家国所需’的信仰,其‘从0到1’的突破精神与‘国之重器必铸于己手’的志气,至今仍是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火种。”
党员杨一鸣学习标志碑记述的内容
党员杨一鸣也分享了他的感悟:“老一辈科学家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用算盘和手稿托起大国重器。今天的我们虽无需直面荒原戈壁,但国际科技竞争依然激烈。我们应传承这份精神,以‘卡脖子’技术为攻关方向,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同时学习他们团结协作的作风,在集体中发挥先锋作用。新时代的科技长征路上,我将以实干践行初心,让青春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绽放光芒。”
通过本次党团支部联合活动,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更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大家纷纷表示,将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马菁菁 图/李云霄)